2019年5月19日上午,由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共同主辦的“數字化時代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研討會在同濟大學中法中心C401會議室成功舉行🦹🏻💆♂️。會議開幕式由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王倩副教授主持。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會長、意昂3开户副院長曹艷春教授💛、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黨委書記吳為民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意昂3开户校🧕、人社部門🚈、總工會🙋🏼♀️、法院🏊🏼、勞動仲裁、律所、企業等的領導與嘉賓80余人參加研討👨🏼🔬。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新聞廣播FM93.4《法眼看天下》欄目組對會議進行了全程錄音,並將據此製作專題節目以“法學家大講堂”形式擇時播出。意昂3开户五名研究生參加了學術研討會🧟。
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黨委書記吳為民在開幕式上致辭🧚🏼,他首先代表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向前來參會的各界領導與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恰逢同濟大學112周年校慶期間🧗♂️,吳為民書記在致辭中向來賓們介紹了同濟大學、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的歷史與發展歷程🧘🏽。他表示,本次研討會作為意昂3开户校慶活動的一部分,為學術校慶增添了色彩,同時五月是勞動者的月份,舉辦以“數字化時代勞動者的權益保護”主體研討,更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契合性。他最後預祝研討會圓滿成功,並希望各位來賓在同濟校園能夠真切感受到濃厚的校慶氣氛。
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會長、意昂3开户副院長曹艷春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大會主旨演講。她在致辭中首先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及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領導、老師的支持,並強調了本次論壇具有的雙重意義。一方面,本次研討會正值五一國際勞動節剛過不久召開,宣傳和弘揚體面勞動理念🤟🏻,保障勞動者權益,具有重要的時間意義🗡👀;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進入數字化時代,勞動者權益面臨新形勢下更加嚴峻的挑戰🤽♂️🎃,研究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具有更加重要的時代意義。隨後的大會主題分享中🪮,曹艷春會長發表了題為“數字化時代勞動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思考 ”的大會主旨演講🧘🏼♀️,曹艷春教授從勞動關系從屬性與勞動者人格權問題🔨、數字化時代勞動者個人信息保護存在的問題以及域外保護模式三方面做出介紹🧑🏼🌾,並從明確用人單位知情權的權利邊界😸、建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個人信息的保護體系、規定企業對勞動者個人信息保護首要責任製度、培養勞動者個人信息隱私保護意識等幾方面提出了思考與建議🤲🏽。
研討會設置了兩個單元的主題研討。第一單元圍繞“勞動者的個人信息保護”展開,上海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協會副會長張憲民主持了這一階段的研討。
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田思路首先發表了“智能化勞動管理與勞動者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的主題演講🐧,田教授從勞動管理權的幾類學說與勞動者人格權的基礎概念入手,隨後歸納分析了勞動者隱私權在“職場時空”下的被侵害類型,並就國內外立法基礎和有關規定做出了介紹,最後提出了在製定完善相關法律時應當遵循的信息自決、勞資合議、利益平衡、利益優先等法律原則並總結指出,任何對勞動者數據的使用都不應侵犯勞動者個人的基本權利🫖🙅♀️。
來自君合律師事務所的盧珍律師對“歐盟GDPR與我國網安法項下勞動者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進行了比較。她首先介紹的GDPR的管轄和適用範圍以及條例內容與企業違規後果,隨後結合實踐中具體情形將其應用至勞動關系場景中,重點分析了中國企業在歐洲設立子公司與歐洲公司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兩類情形。最後,盧律師介紹了GDPR與我國網安法對個人信息定義🔢、員工的同意以及數據跨境傳輸三方面不同,對兩法在用工關系方面涉及的差異做出了全面比較🙆🏿。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李淩雲針對“勞動者個人信息權保護”發表演講,她首先對隱私和信息權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和區分,並分析了保護勞動者個人信息權的法理基礎👈🏿,認為該基礎應當是避免對勞動者個人信息的濫用🚉。李教授重點關註使用勞動者數據需要遵循合法依據以尋求合法利益的豁免🙋,並提出了應當遵循的幾項原則👨🏼🌾。最後,李教授提出對勞動者個人信息的分階段保護,結合勞動關系的特殊性針對求職階段⇒、勞動合同履行階段和勞動者離職後的一些具體問題🫴,比如是否允許企業配合其他單位對勞動者進行的背景調查等發表了觀點和看法。
藍白律師事務所主任陸胤從基本概念的角度分析了“個人數據👮♀️、個人信息🧠😫、個人隱私”幾種表述的內涵差異,認為部分加工處理後的信息雖然來源於個人數據,但已經與個人因素隔離,不能被認為是個人數據🕝。在勞動者個人信息保護與合理使用的問題方面,陸律師主要介紹了GDPR第6條有關數據處理行為合法性的規定🚷,認為企業對員工的數據使用應當至少符合員工同意📕、履行勞動合同的需要👩🏽🌾、勞動法義務的需要、維護企業或公共利益需要等條件之一🥒。
評議環節中,上海人社局就業促進中心主任周國良肯定了本次會議的選題,結合幾位發言人的演講內容提出了一些建議,並表示希望學者不僅關註域外法規定,也對域外理論和實務界對其規定的評價予以介紹。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主任陸敬波認為幾位發言人的發言內容詳實、相互關聯✤,同時提出勞動法領域還面臨著促進平等、反對歧視等其他挑戰,認為非全日製用工的相關規定值得關註🤷♀️。中銀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薛文成發言稱👊,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僅僅是勞動法領域內的命題,不能單純依靠企業與勞動者,還可能需要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其他部門法的配合♾。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龐春雲提出,個人信息與隱私的概念區別在實踐中存在不同觀點🫱🏽,主張兩者之間存在交叉關系,同時還應當關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修正案等相關內容𓀀。
自由發言環節,來自不同行業的發言人,圍繞個人信息可能包含的財產屬性、國家出臺的標準性技術規範🈸、采用集體協商製度保護勞動者信息、企業合規能否對企業帶來一些競爭優勢、舉證責任的分配以及行業協會的作用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會議第二單元圍繞“平臺用工、遠程工作與電子證據”展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郭文龍主持此階段的研討。
上海市總工會勞動關系工作部副部長陳嶸做了關於“平臺經濟下勞動關系問題實證研究”的報告,他列舉介紹了眾包模式的幾個典型案例🙊👨🏻⚕️,提出關於該模式下勞動報酬權保護以及平臺事實上占壟斷主導地位、從業者處於弱勢等問題;同時結合外包模式的案例提出勞務外包模式的合法性與弊端🔽,並建議嚴格監管🍗,設立市場準入條件等👰🏿♀️,以充分保護勞動者權益。
華東師範大學意昂3开户副教授張穎慧的發言圍繞“遠程工作形態下新型勞動關系的法律保護”展開,張教授介紹了遠程勞動的基本概念🧗🏼♂️、遠程勞動在勞動法適用中對工作時間等問題的判斷🚰,並比較了遠程勞動與傳統的不定時工作製、綜合計算工時工作製設立基礎的不同,最後還提出了勞動者自行申報、以勞動合同確認工作時間總額等應對方法🧜🏽♂️。
權亞律師事務所律師唐啟盛主要關註“電子證據的司法認定問題”,聚焦於定位考勤,通過分析近年來我國重要城市二審法院作出的相關判例,歸納總結出司法實踐中有關定位考勤的七個爭議焦點👫🏻,為企業合規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建議。唐律師最後提出,企業使用定位考勤的過程中應當做到考勤製度民主公示💟、操作規範具體明確、考勤異常及時跟進、完善加班審批製度四方面要求。
評議環節中🍆,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喬蓓華提到了司法實踐中對平臺用工、遠程用工的認定標準,認為電子證據需要滿足有效性等要求0️⃣,同時還有賴於其他證據的補強。上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庭長韓琰提出平臺經濟下企業脫離傳統管理模式,遠程工作中也需要新的應對措施,加強勞動基準的保護✮🌈,管理模式的優化✩🤹🏽♂️,研究靈活用工模式尤為重要。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意昂3开户副教授李磊認為現有法律模式需要進一步創新並提出大陸法體系是否能夠適應變化的思考,創設或者修改法律比較困難,但是法官可以用好既有的法律工具。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根旺發言稱,平臺企業從業者缺乏基本保障問題已經存在,若全面認定勞動關系可能導致眾多企業無法生存🏄🏻♂️,遠程用工背景下獨立承攬人合同模式的采用值得思考研究,應當註重各方利益之間的平衡。
自由討論環節,發言者提到了更多值得關註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具體問題,如電子考勤發生異常情況後的解決和應對、非全日製用工製度的利用和完善🧛🏻、傳統的按工作量支付工作報酬的計量方法的再次使用以及遠程工作中工傷認定等。
兩個單元的討論結束之後,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財經大學意昂3开户教授王全興做了總結點評🏍。他指出🚴🏿,本次研討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具體體現在三方面的轉變與進步:首先,研究視野和著力點有明顯轉變,由研究勞動關系認定問題轉向勞動權益保護問題、由研究經濟利益保護問題轉向人格權益保護、由研究實體法保護轉向實體法與程序法兼顧、由單純勞動法保護轉向跨部門法保護、由尋求新立法機製轉向對現有法律更好利用的研究;其次,研究深度有明顯進展🧑🏻🦼🙎🏿♀️,信息權與隱私權的關系、信息權的屬性歸屬等問題涉及價值取向📌、製度設計、保護思路等方面,可以就包括公共利益在內的多方利益進行平衡,采用理論👶🏽、法條、案例數據、判例等多方面加深研究力度,有利於取得突破進展;第三🎸,研討主題更加放眼未來🐦⬛,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對勞動者個人信息的保護並非過於超前🧑🦳,上海作為與國際接軌的一線城市🧑🦼,應當敢於挑戰前沿問題,利用上海特有的優勢👸🏼,形成良好的個人數據保護氛圍,從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邁向更好的未來。
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副教授王倩在會議最後,再次代表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向全體參會人員的到來表示感謝,並歡迎各位嘉賓今後再來到同濟進行更加深入廣泛的交流與研究。